淺析TRIZ理論中IFR的確定方法。TRIZ理論的工具--最終理想結果(IFR),這種從解決問題所追求的結果出發,目標明確,則是典型的結果導向做法,通過對系統的最終理想結果(IFR)的確定,來判斷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的空間和解決問題的入手點.
首先,我們來看看最終理想結果(IFR)的概念,最終理想結果(IFR)是對發明問題的**解決方案模型.它使系統完全**了問題,并且沒有讓系統的參數發生惡化,且對系統的改變最小.它是解決方案的模型,可以指引著我們去解決發明問題.
其次,最終理想結果(IFR)的定義過程中,要注意系統的最終目標和最終理想結果的區別.
系統的最終目標是指所設計的系統應該達成的結果,即客戶之聲例如,客戶需要清潔衣物,又不能過于勞累,所以設計了洗衣機,則洗衣機的最終目標就是清潔衣物,至于生產商用什么工作原理、什么系統組成來滿足客戶的需求,則會有不同的系統(產品)產生.
例如,清潔衣物,可以用灰塵等污物自身脫離衣物來作為IFR.當然,如果能做到這一點,系統就是非常理想的系統,但是,這往往是不可能的,否則系統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既然IFR是不太容易實現,為什么還要這樣定義呢?這里主要是基于以下考慮:
1)在解決問題之初,先拋開各種客觀限制條件,把最終理想結果作為**追求目標;
2)針對問題情境,結合最終理想結果設立各種理想模型,即**的模型結構來分析問題;
3)這樣定義的IFR在后續的分析很容易達成共識,不會變來變去,干擾解題過程.
這時,我們就可以在最終理想結果(IFR)與系統問題現狀之間不斷選擇不同的次理想結果,方便找到解決問題的入手點.
還是拿清潔衣物來舉例說明,讓灰塵等污物自己脫離衣物纖維這一IFR無法實現,那么就嘗試改變工具(或執行機構),這樣次理想結果就是衣物纖維自己能與灰塵等污物分離.
此時需要考慮的就是衣物纖維能不能像荷葉那樣,具有自潔能力,灰塵等污物無法附著在衣物纖維上,故而就可以實現清潔衣物的目的.
還有,當衣物纖維不具備自潔功能時,可以將下一個次生理想結果定義為衣物纖維借助外力實現與灰塵等污物分離,這時問題就轉變為利用什么力(或場)能實現兩者的分離,能達到清潔衣物的目的.
如此這般,通過逐步后退一小步收斂問題的不同理想結果(次生、次次生……),更易發現解決問題的機會.
如需六西格瑪綠帶、黑帶、TRIZ方面的定位及規劃,請致電天行健咨詢公司(18124134844),針對您的需求,制定方案!
資訊來源:https://www.lxgmgl.com/TRIZ/283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