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文化是我們中國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我們自己的傳統,就應該去良好的繼承,學習國學也是對于我們中國文化的繼承。上海國學課程就是為都市的人提供了一個學習國學的良好環境。
國學是古老的中國文化,作為新時代的中國人我們學習國學的時候主要至注重自己的文化內涵以及充實自己的文化修養。尤其是在上海這樣的大都市,在上海的國學課程是特別的,也許是因為上海這個地方本來是就是一個融合了諸多文化的城市。中國文化那么多適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生為二十世紀的中國人,正當東西方文化潮流交互撞擊的時代,從個人到家庭,自各階層的社會到國家,甚至全世界,都在內外不安、身心交瘁的狀態中,度過漫長的歲月。因此在進退失據的現實環境中,由觸覺而發生感想,由煩惱而退居反省,再自周遍尋思,周遍觀察,然后可知在時空對待中所產生的變異,只是現象的不同,而天地還是照舊的天地,人物還是照舊的人物,生存的原則并沒有變;所變的,只是生活的方式。比如在行路中而迷途,因為人為的方向而似有迷惑,其實,真際無方,本自不迷。如果逐物迷方,必然會千回百疊,永遠在紛紜混亂中忙得團團而轉,失落本位而不知其所適從。
儒鴻書院國學課程的學習,讓我對中國的文化歷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時也讓我對自己進行了新的審視。國學是我們中國應該去學習文化之一,學習國學的過程中不夾雜任何的西方元素,這樣國學變得更加的純粹。
我是中國人,當然隨著這一時代東方的中國文化命運一樣,似乎是真的迷失了方向,也曾一度跟著人們向西方文化去摸索,幾乎忘了我是立足在本地方分上的一個生命,而自迷方向。
我們自己的文化,因幾千年來的窮大而一時失去了本分的立足點,因此而需要乞求外來的文明以自濟困溺,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這是勢所難免的事實。然而一旦自知久旅他方而無以自容于天地之間,那便須知機知時而反求諸己,喚醒國魂,洗心革面以求自立自強之道。
資訊來源:
儒鴻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