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體是陶粒回轉窯的軀干,鋼板事先做成一段段的圓筒,然后再把各段鉚接或焊接而成。筒體外面套有幾道輪帶,座落在相對應的托輪上,為使物料能由窯尾逐漸向窯前運動,因此筒體一般有3一5%的斜度,向前傾斜。為了保護筒體,內砌有100一230mm厚的耐火材料。
為適應各帶不同的要求,往往將陶粒回轉窯的筒體做成各種形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直筒形
其各部分直徑都相同,因此結構簡單,便于制造和維修,所用耐火材料尺寸規格品種少,便于管理。
(2)一端擴大
燃燒帶擴大,也稱熱端擴大。擴大的作用是使燃燒帶容積增加,提高其發熱能力,有利于提高產量,還能減少結圈。但若不相應地擴大預燒帶,加強預燒能力,會使窯尾廢氣溫度升高,熱耗增加。
冷端擴大,即干燥帶或干燥與預熱帶擴大。擴大后,可多掛鏈條及安裝其他熱交換裝置,增加傳熱面積,提高預燒能力,降低出窯廢氣溫度,使熱耗降低,同時使窯尾風速減小,減小飛揚損失,有利于降低料耗。一般多用于濕法長窯。在窯內傳熱面積相同的情況下,可縮短窯的長度。對大型帶懸浮預熱器的干法窯,為減小窯尾風速,有的窯也采用擴大冷端直徑,
(3)兩端擴大
也稱啞鈴型。將熱端和冷端擴大結合起來,具有熱端和冷端擴大的優點。中間縮小可省鋼材,還可提高分解帶料層厚度,防止物料串動,使物料在分解帶內翻滾鍛燒。但中部縮小后,風速增大,使分解帶內揚塵更大,料耗增加。
資訊來源:
http://www.hxz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