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3803714 123.149.25.* 2020-08-07 17:12:48 |
三下鄉感悟:“互聯網+農業”走向農村
回想往年,無聊、枯燥是暑假的主調,但今年因為我榮幸地參加了“互聯網+脫貧攻堅服務團”的三下鄉實踐活動,暑假成為活力、收獲的代名詞。因為疫情原因,今年的三下鄉實踐活動格外特別,采用了“線上+線下”模式,隊員也分成不同小分隊在不同地區進行調研活動。雖在疫情期間有各種不便,但我們仍熱情投入調研活動中,因為我們知道我們在為”互聯網+脫貧攻堅”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調研開始前,我需要對調研的村子有一定了解,查閱很多資料,而且還需要提前對調研村子的村長或者居委會取得聯系。在此過程中,我僅僅只是膚淺的認為三下鄉實踐活動只是為了鍛煉學生的交際和表達能力,但后來的調研活動,使我徹底明白三下鄉實踐活動的真正意義。
在調研過程中,我采取的是問卷調查的調研方式,調研方向側重于“互聯網+農業”,特別是種植水果蔬菜。可能由于調研方向側重在種植方面,咨詢的大多都是老人,我發現老人們幾乎從來沒有接觸過關于“互聯網+農業”方面知識,甚至從來沒有聽說過,這是我特別意外,有特別理解的。老人可能由于不認識字,年齡大而沒學習互聯網知識,以及沒有智能手機等問題使他們沒有聽說過“互聯網+農業”模式這是我理解的,但是當地有文化的人也沒有過多普及這是我特別意外的。不過這也加大了我要為“互聯網+脫貧攻堅”貢獻自己力量的決心。
其實實踐活動與老人們交談中,一位老人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老人大概60歲左右,家里的孩子在外打工,他和老伴每年種植葡萄,但情況不是很好。記得我剛開始采訪他時,先向他解釋大概情況,老人說的**句話就是:“閨女,一定要好好上大學,不要當農民,不要種地”。聽完這句話特別心酸,老人靠種地辛辛苦苦一輩子,吃盡苦頭,看見我們這些對未來心懷熱情青少年總忍不住想要告訴我們要好好上學,不要當農民吃苦。而且當我告訴他可以通過互聯網來幫助他們銷售農產品時,他們用意外卻充滿期待的眼神看著我們,弱弱的問道“真的可以嗎?”。那一刻,從內心深處心疼農民。
今年的三下鄉實踐活動,不僅僅鍛煉我的交際能力,還讓我深刻了解村中農民,體會到農民勞動的心酸,面對發展如此之快社會的無助和茫然,想改變卻無從入手的無奈。三下鄉實踐活動讓我更加明白國家提出“互聯網+農業”模式的初衷。我雖出身農村,但由于種種原因使我對農村的具體情況不是特別了解,通過此次的三下鄉實踐活動,我立志努力推動“互聯網+農業”的發展,做實事幫助農民改善他們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