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on 183.61.177.* 2017-10-26 10:56:49 |
據預測2020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數量將**2.43億,未來每年將凈增600萬~800萬老齡人口,養老產業將成為我國未來20年增長和發展潛力**的產業之一。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階段,投資下滑、外貿乏力、內需不振,大力發展養老產業是調整產業結構,刺激消費,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手段。
推動我國養老產業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推動和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養老產業,滿足老年人口多種多樣的特殊消費需求。在人口老齡化趨勢下,應該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服務于我國養老產業,構建一個完整的養老產業鏈,從核心的養老服務、養老地產到養老支柱產業及輻射產業帶動養老上下游服務,形成一個從上至下的五位一體養老產業鏈,提高養老產業的效率,提高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質量。
養老產業鏈的特點
(一)養老產業需求量大
隨著老年群體的日益擴大,面向維持生命、提高幸福感的產品和服務需求也越來越大,市場消費規模日益壯大。由于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我國的家庭結構出現了小型化、高齡化趨勢。家庭結構的變化帶來養老方式的變化以及老年人消費方式的轉變,這從另一個方面催生了養老服務需求呈井噴式增長。
(二)產業輻射面廣
養老產業是一個多元化的產業體系,產業輻射面廣,直接涉及的有養老服務、養老用品、老年醫療、養老地產、養老金融業等。同時,還對上述產業的上下游產業如建筑、交通運輸、科技、文化教育等產生強大的拉動效應。按照國家統計局對國民經濟行業的分類,除采礦業和國際組織沒有直接涉及外,其余18大類產業都有涉及。因此,大力發展養老產業,對我國經濟與市場結構都會產生重大影響。
(三)經濟發展貢獻大
隨著人口的老齡化,養老產品的消費量也將不斷攀升。這是因為,一方面,養老產業對應的消費群體具有其特殊性。從經濟能力角度,老年人自身的存款、子女的贍養費用以及養老金標準的逐漸提高,使得老年人更具消費能力。從消費時間角度,老年人在休閑娛樂、旅游、養生等方面無疑具有無可比擬的彈性空間。另一方面,養老產業涉及行業多,能夠產生極大的帶動效應。按照目前我國65歲以上老齡人口來測算,要滿足其基本的家政、醫療保健服務,將產生1.3萬億元的產業規模。而這一數字在2020年將達到3萬億甚至4萬億,增長速度為年均11%~15%,遠遠高于目前的GDP增速。因此,養老服務產業鏈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將成為國家鼓勵發展的產業,是政府穩增長、調結構、擴內需、促就業的重要法寶。
產業鏈視角下養老產業存在問題
(一)產業間發展不均衡,未形成產業鏈帶動效應
養老產業覆蓋面廣,涉及多個領域,不僅能直接促進老年療養、老年用品、老年家政服務、養老地產、老年文化、老年旅游、老年餐飲等相關產業發展,而且對上下游產業如建筑、鋼材、水泥、機械、家電等行業具有顯著的帶動效應。但目前,我國養老產業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一方面相關養老機構所能提供的服務較為單一,主要集中于老年人的生活護理層次。另一方面,針對較高層次的養老需求如老年理財、老年療養等服務較少,專門為老年人提供特殊服務的“一站式”企業或機構幾乎沒有。此外,養老觀念和意識較為淡薄也是阻礙養老產業鏈發展的重要原因,“花錢買服務”的養老理念還得不到老年人的廣泛認同,導致養老產業只是“看起來很美”。目前,養老產業各個環節較為獨立,上下游產業間未形成帶動效應。
(二)人才、技術、資金缺乏
隨著老年人數量的逐年遞增,養老需求也呈快速增長態勢,市場供給遠遠不足,養老服務人才從數量和質量上還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這里的技術是指支持養老產業發展的系統知識,主要包括養老服務技術、醫療保健技術、信息服務技術等。目前,在我國無論是居家養老、社區養老,還是機構養老,養老服務僅停留在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活動場所等方面,而文化娛樂、康復護理、心理咨詢、投資理財等更高層次的養老服務尚未大范圍展開,這些需要專業技術的支持。目前,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信息服務技術是指建立老年人信息數據平臺,為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提供更便捷的服務。要提供這些人才和技術支持,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目前,養老產業資金來源有限,難以實現服務設施和服務市場資源共享。除了政府有限的資金支持外,民營資本大多處于觀望狀態,資金投入有限。這種狀況直接導致了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場所條件有限,發展空間不足。
(三)資源未實現優化配置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結構的變化,人們的養老需求逐漸增大,然而由于信息不對稱,造成一種尷尬局面:一方面,客觀存在的巨大養老服務需求難以滿足;另一方面,大量養老資源被浪費,有的養老院一床難求,有的卻有大量床位無人問津。造成養老產業資源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國養老產業資源并未按照市場規律進行合理配置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計劃經濟方式,這給產業鏈的形成和發展構成了阻礙。
養老產業的構建
廣義的養老產業是圍繞生命存在提供服務的產業,是為了生命長期健康、幸福實現而形成的各種產業集合。按照全球養老產業研究中心(OLDAGE)提出的概念,養老產業是根據不同的地域、年齡、環境、氣候、心理狀態、親情習慣,以社會文明和經濟發現、執政水平作為基礎,針對個體提供的生命保障產業。養老產業不能簡單地被歸類為某一產業,它是根據具體需求而不斷延伸的產業,涵蓋**、二、三產業,可以說是集生產、經營、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產業體系。狹義的養老產業主要是指以60歲以上老人為服務對象,圍繞其吃、住、看護、醫療、文化娛樂等需求而延伸的以服務為主的產業體系。而養老產業鏈的**銜接是推動商業養老產業有序發展的關鍵點,養老產業鏈是指從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到娛樂享受需求再到理財規劃需求的關聯關系。養老產業鏈主要包括如下三個部分:
(一)產業鏈核心——養老服務
養老產業鏈的核心是養老服務,養老服務是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顧和護理,滿足老年人生活和精神需求的特殊服務。無論是居家養老、社區養老,還是機構養老,其核心內容都是提供養老服務。養老服務涉及面較廣,按照地點劃分,有機構養老服務、社區養老服務和居家養老服務。按照層級劃分,有全福利性質,即不追求營利,保障孤寡、低收入失能及高齡困難老人的基礎養老服務;有半福利半營利性質,側重于為無法進入保障行列且沒有足夠財產的老人提供中檔水平的養老服務;全營利性質,即面向擁有足夠資金的老人提供高端養老服務。就內容來說,有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日常照顧、醫療護理服務,有滿足精神需求的心理咨詢服務、教育服務、文化娛樂服務,還有滿足更高層次需求的投資理財服務、保險金融服務、老年旅游、養老養生地產服務等。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的需求度也會急劇增加。由于老年人身體狀況、經濟水平、受教育程度、審美標準等方面的差異,對養老服務也有著不同的需求。現階段的養老服務通過市場化、產業化的途徑,針對老人的身體狀況、經濟水平、受教育程度及需求層次,提供有差異、有針對、專業化和細致化的服務。從低層次到高層次養老服務的逐步發展,從依附式的服務向面向老年人的養老服務獨立行業轉變,老齡經濟將迸發出極大的活力。
(二)產業鏈主體——養老支柱產業及支持產業
關于養老產業的支柱產業,目前學界和業界尚未有明確與統一的界定,本文認為養老支柱產業是涉及絕大多數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的產業,包括“衣、食、住、行、醫"。這里的“衣”不僅指老年人的服裝,而是泛指老年人用品,包括老年服裝、而是老花鏡、助聽器、假牙假發乃至老年手機等日常生活消費品。“食”主要是指老年食品和保健品,例如適用于老年人的低糖、低鹽、低脂食物等。“住”主要是指養老場所,如老年公寓、養老地產項目、社區養老設施等。“行”主要是指涉及老年人出行所需要的專門交通工具(如輪椅、拐杖等)、老年人娛樂設施、老年人旅游服務等。“醫”主要包括老年療養、醫療護理等。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上述支柱產業涉及制造業、衛生和社會工作、房地產、住宿和餐飲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教育6個行業。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老年產品及老年服務的需求將不斷增長,其產品品種、產品類別及服務層次將進一步細分,這必然催生越來越多的養老支柱產業衍生出更多的養老支持產業,目前已涉及金融、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等方面。老年金融可以為老年人提供投資理財、保險業務等。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主要為養老提供信息技術服務。例如目前處于開發探索階段的居家養老智慧社區,基于老年人設計的電子穿戴設備,以及利用信息技術服務為老年人提供安全照料、健康管理、文娛交友和安全保障服務等。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則為養老產業提供政策支持。
(三)產業鏈末端——相關產業
除上述與老年人息息相關的支柱產業和支持產業外,養老產業還對上下游產業具有極大的拉動作用,如養老地產的上下游產業——建筑業和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與供應業、與老年人出行的交通運輸業、研發老年人產品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提供老年人法律服務的商務服務業、老年人用品的批發零售業和農林牧漁業、為老年人提供休閑娛樂場所的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涉及老年人殯葬與家庭服務的居民服務及其它服務業等。隨著養老產業鏈的形成和完善,養老產業板塊將輻射各行各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只重要力量,形成“銀發經濟”。
金中公司開發的智慧養老系統是在深刻理解國家政策和養老服務體系特點的基礎上,運用各種先進的信息技術(物聯網、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智能呼叫、云技術、GPS定位技術等),創建 “系統+服務+老人+終端”的智慧養老服務模式,并且涵蓋了機構養老、居家養老、社區日間照料等多種養老形式。通過跨終端的數據互聯及同步,連通各部門及角色,形成一個完整的智慧管理閉環,實現老人與子女、服務機構、醫護人員的信息交互,對老人的身體狀態,安全情況和日常活動進行**監控,及時滿足老人在生活、健康、安全、娛樂等各方面的需求, 真正做到“讓老人生活的舒心、安心;讓老人子女放心、省心”。( 養老自頻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