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期刊 111.202.64.* 2015-11-25 14:14:37 |
試論流行音樂與薩克斯教學的融合
音樂論文發表http://www.topqikan.com/shekepaper/yinyuez/
一、流行音樂是重要的音樂教育資源 流行音樂自十九世紀后半頁產生之日起就一直顯示著蓬勃生機,雖產生較晚,但它和藝術音樂、民間音樂等音樂類型并行發展,成為當今社會主流音樂之一[①]。然而,目前從理論的高度對流行音樂進行的研究卻非常少,評價普遍不高。突出表現在褒揚古典音樂、嚴肅音樂的藝術價值,忽視、流行音樂的藝術價值。
從美學角度來看,流行音樂的獨特性源自于其審美特征。流行音樂具有其獨特的審美價值,并不能用簡單的“高”或“低”來評判[②],在各級各類學校的音樂教育中,流行音樂自應有其恰當的位置。筆者認為,我們在薩克斯教學中就可大膽引入流行音樂作為教育元素,以使整個教學活動更生動、更有趣味,更受當代青少年所喜聞樂見。
因而,如何在音樂課堂上運用流行音樂對學生進行引導,既是新課題,也是大命題。 具體到薩克斯教學而言,除了要遵循音樂教育的基本規律,薩克斯的教與學也有自己的體系和原則,薩克斯這種樂器在精神氣質上具有浪漫、雄渾、悠揚等特質,與現代流行音樂契合點較多,因而更適合借用流行音樂元素來優化教學,當然也更需要教師花費智慧來建構強檔的教學模式安排。
二、**釋放流行音樂的美與魅,優化薩克斯教學形態 包括薩克斯教學在內的音樂教育都非常注重經典音樂元素,然而事實證明青少年學子對這些教育元素并不真正認可。多項調查證實,當代中國青少年最為喜愛的音樂主要還是流行音樂。
在強調以學生為本的當下,教師必須正視這種現實,要認真研究能否把流行音樂元素引入薩克斯教學,應當把哪些內容和風格的流行音樂元素引進來,應該運用哪些方式來用流行音樂促進薩克斯專業教學。要圓滿解決諸如此類的問題,筆者認為最最關鍵的是要有對流行音樂的正確認識,教育工作者們只有在摸準流行文化的脈搏,通過對學生需要的分析,找準流行音樂中的亮點,找準流行音樂與大學生教育之間的結合點,才能引導學生正確的對待流行文化,創造師生、生生之間的和諧互動[③]。
有了對流行音樂的正確認識和了然于胸的全局觀念,我們就可以針對薩克斯教學的特點、需要以及青少年人群的審美心理特點,因勢利導地培養他們對流行音樂的審美鑒賞能力以及對音樂學習的濃厚興趣,使學生對音樂課、對練習薩克斯更有興趣,愿意和老師一起共同探索流行之外的音樂藝術領域,不斷提高學習音樂的信心。 1.流行音樂“美”的對象性 20年前的流行歌曲在現代青年的認識中,那是過了時的老東西,但在許多中年人的眼里,那是一種美好的回憶。
流行音樂的“美”不是**的,任何一種流行音樂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它所面對的對象,這就是流行音樂“美”的“對象性”。爵士樂節奏豐富,具有極大的自由空間,有的人就能隨之搖擺,而有的人則嫌之太鬧。為什么?因為審美過程是一種主觀意識的體現,音樂的“美”與“不美”分析權和決定權在于欣賞者,而不是音樂本身,這正好證實了“對象性”的存在。這提醒我們,選擇流行音樂元素進課堂,一要考慮教學的實際需要,而要考慮教育對象的審美期待。
2.流行音樂“美”的社會性 任何一種音樂形式,只有在特有的社會背景下才會產生真正的審美價值。如1950年代流行于美國西海岸的“冷爵士”,正體現了當時美國社會的安逸、穩定。白領階層在緊張的工作之余,聽聽輕松、典雅的冷爵士,對于他們,這種音樂恰到好處,所以它的價值便明顯地得到了體現,審美意義也隨之而生。流行音樂的產生、流行有著不可抗拒的社會發展性,流行音樂的美在于能給人們帶來輕松的愉悅之感,能使人們在現實中體會音樂的生活化和娛樂性,這是適合現代音樂教育需要的藝術元素、教育元素。
三、薩克斯教學與流行音樂元素融合的一般原則 1.審美與教育融合的原則 在薩克斯教學中融入流行音樂元素,就內容和形式上來說固然沒有太多的局限性規定,但必須是思想健康、格調積極向上的,可以前衛但不可另類,可以新潮但不可出格,必須是為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樹立起正確的音樂審美觀。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從流行音樂的內容美、形式美、意境美、音響效果美等因素綜合考量,妥善選擇教育素材。一首流行音樂作品可以按照上述的某個角度或多個角度去分析,以達到審美教育的目的。
2.指導性原則 用于薩克斯教學的流行音樂必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代表某**派、某一時代、某一風格或某一歌手的特點。通過對一首歌曲的欣賞分析,教師要指導學生歸納總結這類流行音樂的特點,找出與薩克斯演奏**的契合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