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分發揮群藝館、文化館、各類文化站在組織、引導、培訓群眾性音樂藝術活動中的功能和作用
音樂藝術是廣大群眾特別是音樂藝術愛好者和參與者內心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無論他們有無訓練過,音樂的基礎知識的多與少、演唱的是否受聽,都可以表達出自己的喜怒哀樂。都不會影響演唱者對演唱內容的自我感知,也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自己體驗到音樂本身給自己帶來的愉悅心情和快樂感受。這恰恰就是群眾性音樂藝術的魅力所在和大眾廣泛參與的原動力。但是音樂藝術又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在得到內心感受的同時,還能影響更多的聽眾,吸引更多的愛好者參與進來,進而形成更廣泛的群眾基礎。才能使群眾性音樂藝術在普及的基礎上得到提高與發展。對此,各級文化部門如群藝館、文化館、各類文化站以及專業輔導老師,要在群眾音樂藝術活動中發揮應有的作用,肩負起自身的責任,把組織、引導、輔導、培訓群眾音樂藝術活動納入到正常的工作日程中,與各社區和群眾音樂藝術團體建立起密切的聯系,并形成常態化的工作機制。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輔導訓練規劃和具體的訓練內容。定時、定點、定內容,由淺到深,由低到高進行系統的訓練,為**提升廣大音樂愛好者的音樂藝術修養打好基礎。
二、必須從培養音樂藝術愛好者對音樂藝術的學習、興趣入手
喜歡音樂藝術,但又缺乏對音樂藝術基本知識的學習興趣,這是制約目前群眾音樂藝術水平提高的一個瓶頸。在普及的基礎上得到提高,才能讓音樂藝術的愛好者和參與者從音樂藝術的審美中獲得更多的體驗。對此,應該引導音樂藝術愛好者和參與者,從對音樂的感性的愛好開始,通過由簡到深的一系列普及性的課程,把知識性、趣味性、情感性相結合,進而逐漸培養學習興趣,提高藝術修養,促進音樂素質的提高。一是要通過音樂作品的鑒賞課,由老師對作品的內容、特點進行講解分析,引導大家在理解的基礎上欣賞和學唱。要以學習者為主體,以滿足學習者的需求為目的,確定學習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形成讓不同層次的學習者更多地參與實踐的授課氛圍,進而激發學習興趣。二是要采取基礎理論與具體演唱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在快樂和興趣中學習和積累知識。基礎理論是音樂藝術愛好者體驗審美的基礎,學習和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是提高演唱和審美層次的必不可少的環節。輔導和授課老師對此應該做好具體細致的備課工作。要結合音樂鑒賞課,在提高學習興趣的基礎上,融入音樂理論的基礎知識,如簡譜的識唱、歌唱藝術的基本特征、基本表現手段、作品的基本結構、內容和形式以及人聲的分類和組合,聆聽音樂作品的角度方法等。這樣堅持下去,讓廣大音樂藝術愛好者學到必要的音樂理論基礎知識,提高自身的審美和歌唱水平,進而從整體上帶動群眾性音樂藝術水平的提高。
三、培養和引導音樂愛好者熱愛和學習、欣賞和演唱本土民族音樂藝術作品
增強廣大音樂藝術愛好者和演唱者對民族音樂藝術的認同感。歷史賦予阿拉善深厚的人文積淀,阿拉善音樂文化博大精深、絢麗多彩,是阿拉善這片熱土上祖祖輩輩、世代相傳的文化藝術瑰寶。但是隨著音樂文化藝術的多元化,本土音樂藝術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被邊緣化的傾向有所顯現,這對發展和傳承本土**民族音樂歌唱藝術,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引導廣大音樂藝術愛好者熱愛和學習、欣賞和演唱民族音樂作品,不僅要靠專業音樂藝術工作者創作出適合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還必須通過多種手段和渠道引導其他音樂愛好者在學唱過程中體驗到其中的審美價值。這其中,專業音樂工作者和專業輔導授課老師擔當著重要責任。一要大力宣傳本民族的**音樂藝術作品;二要引導和鼓勵大家學唱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在引導、學唱的過程中,讓音樂愛好者真正體驗到民族音樂藝術的審美價值。如此堅持下去,持之以恒,才能切實增強廣大音樂藝術愛好者對民族音樂藝術的認同感,進而讓民族音樂藝術代代相傳,在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促進社會文明進步方面發展積極作用。
TAG:
音樂論文發表 發表音樂論文 音樂論文投稿